施智祥,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二级教授(校特聘)、博士生导师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。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,获得理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。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,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、德国IFW研究所、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。相继入选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计划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。主要从事低维高温超导材料、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探索、物性和机理研究。在PRL、PRB、APL、NJP、Sci.Rep.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30余篇,被引用1260余次,H因子22。担任Novel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杂志的编辑顾问;担任第14届国际超导磁通大会副主席;曾多次担任教育部科技进步奖、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;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,并做邀请报告。
邮箱:zxshi@seu.edu.cn
李升,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,紫金青年学者,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超导,拓扑,热导等功能性材料的高质量样品的生长及输运性质测量。寻找新型高温超导材料,探索高温超导机理。实现功能性材料的应用。以发表文章三十余篇,他引一千多次,主要成果发表于Science,Physical Review X,Nature Communications,和 npj Quantum Materials等期刊,研究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。
邮箱:sheng_li@seu.edu.cn
孙悦,东南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学院,获得理学学士,博士。先后担任东京大学应用物理系JSPS研究员,东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,青山学院大学(日本)助理教授。主要从事高温超导体以及拓扑材料的合成和相关物性研究。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编委。于Nat. Phy., Nat. Mater., Phy. Rev. Lett., Sci. Adv.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,引用超过1700次,h因子23 。
杨润,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研究所,获得硕士、博士学位。先后担任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(BNL)访问学者,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(ETH Zurich)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,德国司徒加特大学物理研究所“洪堡学者”研究员。主要从事红外光谱 (FTIR)、磁致光谱 (MO)以及磁圆二色谱 (MCD)测量研究,研究范围包括铁基超导材料、强关联材料、磁性拓扑材料以及磁性半导体等。在Phys. Rev. Lett.、NPJ Quantum material、Phys. Rev. B、Nat. Commun.、Nat. Mater. 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8篇,他引566次,H因子12。
陈幸龙,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,先后在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、西江大学以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,主要从事新型超导等量子材料和光电功能晶体的设计合成、大晶体生长、以及结构和物性研究。迄今在J. Am. Chem. Soc.、Angew. Chem.、Sci. Adv.、Light Sci. Appl.、Phys. Rev. B、Chem. Mater.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,总被引1700余次,其中第一作者论文中有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;此外获授权中、美、韩发明专利共9项,长期担任PRL、PRX、Angew. Chem.、Chem. Mater.等十多个知名期刊审稿人,并担任Front. Electron. Mater. 期刊编委。
赵海军,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。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,获得理学硕士,博士学位,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后。主要从事包括磁通动力学、分子动力学的模拟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,在NJP、PRE、EPL、PRB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,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报告。
邮箱:haijunzhao@seu.edu.cn
李斌,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,获得理学学士、博士学位,南京大学博士后。主要从事高温超导材料、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、拓扑绝缘体/半金属、高压二元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,在APL、JAP、EPL、PRB、Sci.Rep.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,被引用210余次,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报告。
邮箱:libin@njupt.edu.cn